更新时间:2023-10-20 来源:黑马程序员 浏览量:
当检测到一个错误时,Python解释器就无法继续执行了,反而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提示,这就是所谓的“异常”,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UG。
早期计算机采用大量继电器工作,马克二型计算机就是这样的。
1945年9月9日,下午三点,马克二型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了,技术人员试了很多办法,最后定位到第70号继电器出错。负责人哈珀观察这个出错的继电器,发现一只飞蛾躺在中间,已经被继电器打死。她小心地用摄子将蛾子夹出来,用透明胶布帖到“事件记录本”中,并注明“第一个发现虫子的实例。”自此之后,引发软件失效的缺陷,便被称为Bug。
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程序,任何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,都有可能出现:异常,也就是出现bug导致程序无法完美运行下去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力求程序完美运行。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对可能出现的bug,进行提前准备、提前处理。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:异常处理(捕获异常)
当我们的程序遇到了BUG, 那么接下来有两种情况:
① 整个程序因为一个BUG停止运行
② 对BUG进行提醒, 整个程序继续运行
显然在之前的学习中, 我们所有的程序遇到BUG就会出现①的这种情况, 也就是整个程序直接奔溃.
但是在真实工作中, 我们肯定不能因为一个小的BUG就让整个程序全部奔溃, 也就是我们希望的是达到② 的这种情况,那这里我们就需要使用到捕获异常。
捕获异常的作用在于:提前假设某处会出现异常,做好提前准备,当真的出现异常的时候,可以有后续手段。
捕获常规异常的基本语法格式如下:
try: 可能发生错误的代码 except: 如果出现异常执行的代码
尝试以`r`模式打开文件,如果文件不存在,则以`w`方式打开。
try: f = open('linux.txt', 'r') except: f = open('linux.txt', 'w')
如果要捕获指定异常,可以参考以下语法:
try: print(name) except NameError as e: print('name变量名称未定义错误')
注意:
① 如果尝试执行的代码的异常类型和要捕获的异常类型不一致,则无法捕获异常。
② 一般try下方只放一行尝试执行的代码。
当捕获多个异常时,可以把要捕获的异常类型的名字,放到except 后,并使用元组的方式进行书写。
try: print(1/0) except (NameError, ZeroDivisionError): print('ZeroDivision错误...')
Python的执行结果如下:
else表示的是如果没有异常要执行的代码。
try: print(1) except Exception as e: print(e) else: print('我是else,是没有异常的时候执行的代码
执行结果:
finally表示的是无论是否异常都要执行的代码,例如关闭文件。
try: f = open('test.txt', 'r') except Exception as e: f = open('test.txt', 'w') else: print('没有异常,真开心') finally: f.close()